5月2日,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立即作出安排部署。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连夜派出工作组赶赴地震灾区现场指导工作;省应急厅启动地震应急四级响应、省地震局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积极做好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省卫生健康委对灾区卫生健康情况等开展监测。保山市启动地震应急三级响应,市、区两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消防、民兵等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开展应急处置。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支队调集人员设备跨区增援准备人员设备做跨区驰援……

  此一役,震前预警到震后救援有序开展,省级部署到地方行动扎实有力,再次检验了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能力。

  近年来,云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部署,统筹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准备,努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影响和损失。各地各有关部门着眼全灾种、大应急要求,逐渐完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我省通过调整和理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协调议事机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体制、职能职责、运行机制,形成了全省防灾减灾救灾统筹推进、齐抓共管、高效配合的工作格局。

  “1262”这套“强降水落区12小时预报到县、6小时和2小时预报到乡镇”的精细化预报预警业务,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气象预报和洪水防御预报、直达基层的预警“叫应”和“点对点”精准调度等机制共同作用下,省防汛办组织开展防汛调度117次,各地组织紧急避险转移1.94万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8起,全省实现洪涝灾害零伤亡。

  在全省,一系列防灾减灾救灾协同联动机制不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部门加强与水利、林草、自然资源、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和武警部队的密切协作,加强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配合协调,建立军地协调联动预案对接、灾情通报、力量联建共用、兵力需求提报、军地抢险救灾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联络6项机制,有效处理好应对处置灾害事故时的统一指挥和分级负责关系。健全完善自然灾害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行应急、林草、公安、森林消防部门在防火期联合办公、联合值班值守制度。

  今年“五一”期间,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每天950余名干部在岗在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5100余人靠前驻防,16支国家级和省级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伍1060余人时刻保持应急状态,确保若发生重大险情和灾害事故,能够及时高效应对处置。

  此外,我省加强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基层社区实施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通过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组织并且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大江大河和中小河流治理,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山洪灾害防治、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平安公路建设、农村危险房屋改造、地震易发区住宅加固等一批重点工程,城乡灾害设防水平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提升。

  应对自然灾害的第一步是要“心中有数”,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自然灾害隐患排查。

  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积极推动全省自然灾害隐患报送系统建设完善,充分的发挥基层的“前哨”作用;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和督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建成了2.3万余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要求,组织重点成员单位分10个联合检查组开展覆盖全省安全度汛安全检查,督促各地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省林草局先后派出18个明察暗访组、14个包片蹲点组到全省各地排查森林火灾隐患并督促整改;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对辖区和行业范围内校园、医院、大型综合体、交通设施、建筑施工工地、矿山、尾矿库、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通过技防、人防等形式,实现了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安全、消防、卫生等各类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预警和早治理。

  去年,我省结合防火、防汛、防震等工作实际,省级开展“云震应急—2022”演习、“安澜—2022”防汛综合演练、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联合实战演练、重特大地震摩托车救援队伍实兵拉动等演练。扎实开展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群众转移避险演练,全年共组织全省13.08万个自然村完成13.02万次演练,参演人数895.41万人,实现了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群众转移避险演练全覆盖。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坚持每月部署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组织应对处置重特大地震拉动式桌面演练,指导各州(市)全力做好地震安全防范。

  今年,我省救援演练更注重专业性。2月21日,云南省2023年度森林草原火险高危区火灾应急处置联合实战演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举行。2月23日,“云南省2023年金沙江流域高温干热河谷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联动实战演练”在元谋县举行。演习针对云南不同的天气特征情况、山形地貌、林木植被特点,开展了高海拔原始林区、高危火险区、金沙江流域高温干热河谷林区等重点区域系列联合实战演练。近期,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又将共同在云南省昭通、大理、丽江等地联合举行代号为“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

  全省防灾减灾救灾队伍、物资、装备等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加强。截至目前,全省组建了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公安防灾救灾增援突击队员8250人;新建专职消防队526支、消防工作站245个,新增消防事业编制316人、合同制专职消防员1630人;储备社工人才达8.45万人,志愿者队伍壮大至741万人;培训基层防灭火专业技术人员20余万人次;建成省红十字航空救援总队和17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有力增强了全省应急队伍建设。建成以省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9个省属分库为基础、7个州(市)级库为辐射、92个县级库为支撑的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全省共储备中央和省级救灾物资129.64万件,可保障100万受灾人员应急转移安置。

  凭借全方位强化应急预案、力量预置等方面应急准备,我省近年来增强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处置了多项灾害事故。2022年,省应急厅启动应急响应42次,派出36批次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妥善处置了宁蒗“1·02”5.5级地震、大理“5·12”苍山失联人员搜救、丘北“5·27”洪涝、绿春“9·16”泥石流等事故。今年防火期以来,全省持续干旱,大部降水偏少8成以上,森林火险等级急剧跃升,全省多地达到5级极高火险,处于近30年来最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积极作为、高效应对、科学统筹。截至目前,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3起,无人员受伤或死亡,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2019年起,我省加大对7度及以上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支持力度,2019年至2021年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含农村危险房屋改造)92.49万户。2022年全省完成农房抗震改造8万户以上。2020年以来,云南多地发生了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当地农房不同程度的损坏,但没发生大面积损毁造成人员死亡的情况。

  我省着力增强建筑抗震韧性。突出重点、分批推进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编制实施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着力推动构建拥有非常良好防灾功能的城镇布局。累计编制完成95个城市(县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实现位于地震高烈度设防区城市(县城)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全覆盖,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健全建设工程全过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机制,2022年累计完成302个项目、817个单体、3383.71万平方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现超限高层建筑、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建筑工程、重点设防类建筑工程审查率100%。

  2018年以来,累计新增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建筑工程4761个项目、7369个单体、7427.93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位于高烈度地区新建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全覆盖,既有隔震减震建筑工程占全国总量60%以上。

  除房屋建筑抗震工作推进外,我省还持续加强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自2019年以来,立项实施大、中、小型治理工程1458处,有效保护约40万人;安排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4141户5.65余万人实施搬迁避让,“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开展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13000户。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成1028件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提速,开工建设63件主要支流、342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长度2189公里,重点山洪沟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

  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突破创新,我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深入进行专题研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开辟防灾减灾救灾的新局面。

  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去年6月,省应急厅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云南省防灾减灾研究院。我国抗震工程研究专家叶燎原表示,紧跟国家和云南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结合云南省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紧缺的实际,整合省内外相关资源成立研究院,对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专家库建设。成立全省应急管理省、州(市)两级专家库,共录入19大类专家824人;依托各涉灾领域技术支撑单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组建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家组、省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等专家库,为自然灾害普查、防治项目实施和应急救援提供专家咨询论证、会商研判和风险评估等服务。

  将防灾减灾救灾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作为重点选题方向,我省鼓励并引导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织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创新。2022年,“云南重大地震灾害及其灾害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云南高原山地建筑倒塌人员搜索与救援技术探讨研究”等课题研究相继启动。

  通过推进“数字应急”建设,我省横向打通公安、自然资源等12个部门网络链路,扩容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指挥信息网络带宽,部署应急管理部VSAT卫星二级网管系统,为16个州(市)配备VSAT卫星移动平台,为60个高风险县(市、区)配备高通量卫星通信移动平台,为全省1225个乡镇配备天通卫星电线架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开辟空中救援通道。

  加大投入建设监测预警体系。2022年,气象系统完成310套6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升级建设,新增建设32套6要素气象观测站,并投入业务应用;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云南项目,升级腾冲火山监测台网,新增1400套地震预警终端,新建2个GNSS观测站、1个测震台;新建普适性地质监测站点1900处,形成新型高效的“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林草系统已建成火险预警系统省级预警管理平台和各地瞭望台塔816座、视频监控系统1281套,重点区域火情瞭望覆盖率达到80%。

时间: 2024-04-05 03:44:37 |   作者: 开云体育官网入口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