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1岁宝宝误把这样的一个东西放入口中结果“砰”的一声爆炸了…

时间: 2024-01-26 14:03:07 |   作者: 易燃液体安全柜

  据武汉晨报2016年2月1日报道,1岁半女童萱萱是河南信阳人。1月30日晚,家人发现,她拿着电池玩耍时,电池突发爆炸,她嘴里含着烧糊的柱状物体,隐约可见嘴里血肉模糊,还有个“血洞”。爷爷奶奶推断,萱萱可能啃咬5号电池,结果电池在嘴里爆炸了。

  据萱萱的爷爷奶奶回忆,这节5号电池是替换下来的,当时大意了,随手一放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应该是萱萱发现了电池,拿着电池学着爷爷奶奶嗑瓜子,把电池放在牙齿上磕的时候发生的意外。

  该院主任医师周启星介绍,因电池爆炸导致的意外伤害病例不多见,家长建议还是不要把电池、吸铁石等危险物品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

  另据安徽卫视2012年3月31日报道, 安徽怀远县也有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玩耍时把一节5号电池放在嘴里咬。没想到,电池突然发生了爆炸。

  2017年8月,福建省福州市一位男童因不断呕吐被送至医院。原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经检查发现孩子在不同时间吃下多个磁性钢珠,造成肠道多处穿孔。

  2018年5月,江苏南京市一位男童在家中玩耍时,喝了摆放在桌上的“矿泉水”,之后出现持续咳嗽发烧症状。经检查,男童喝下的是大人装在矿泉水瓶子里的缝纫机油。呕吐时呛入肺部,引起化学性肺炎,半边肺部被烧坏。

  早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邱国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院年年都会收治很多例因为误食而入院的“好奇宝宝”。

  因家长的“一不留神”,再加上孩子缺乏意识造成误吞事故,非常令人心疼。如果在误吞事故发生之后,家长处理不当反而会延误或者加重病情。家长到底该怎么样正确地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

  “催吐不是万能的,有些情况是不适合甚至是禁忌催吐的。”医生说,而且,若孩子年纪小不配合,或者已然浮现昏迷等情况,也是不能实施催吐的。

  此外,即使符合催吐的情况,也要谨防呕吐引起的窒息。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暂不喂食或喂水等,尽快送医。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经发现孩子误食,要注意安抚孩子情绪,同时,就医时,一定要带上误食物品的瓶子或者呕吐物,以协助医生明确病因,必要时需送有关机构做多元化的分析成分,帮助诊疗。

  “家长一定谨慎保管好家中的小物品,特别是有毒物品不要放入饮料瓶或者杯中,以免孩子误以为饮料或糖果,增加误食的几率。” 医生提醒,同时也总结了孩子容易误食的几类物品的应对措施。

  主要成分大多是去污剂和一些化学性酶,性质通常呈弱碱性,由于与胃液中和,会造成呕吐。这种情况,采取催吐即可,同时多饮水。如果误食过多,易引起中毒,出现非常明显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需及时到医院接受洗胃及对症处理。

  误食后可催吐,并可以喝蛋清、茶水、白开水,但切忌喝牛奶或脂肪含量高的液体,以免加速毒物吸收。

  毒性大,误食后,尽快喝蛋清保护肠胃,然后喝大量温开水进行催吐。严禁摄入蛋黄或肥肉等油类食物,否则会加速磷化锌的吸收,加重中毒。注意,一定要尽早就医。

  ①白色粉末,又分氯化钙和氧化钙。如果误食氯化钙,建议喝水稀释即可;如果误食氧化钙,不能用任何酸性物质来中和,可立即口服牛奶或蛋清,但要避免呕吐,以防灼伤,及时就医。

  如出现口腔、咽部、胸腹部灼热性疼痛,呕吐物有大量褐色物以及粘膜碎片等症状和体征时,应警惕灼伤可能,马上口服牛奶、豆浆、蛋清或花生油等,切忌催吐、洗胃或灌肠,减轻化学性灼伤,尽快就医。如溅入眼睛,需及时用清水冲洗不少于10分钟,并到医院检查角膜受损情况及对应治疗。

  强碱性物质,较强的腐蚀性和渗透性,不能催吐,否则会让电池泄露出腐蚀性酸性物质,导致肠道穿孔,误食后,应吞服大量牛奶或蛋清。

  有强腐蚀性,会破坏胃食管粘膜,并导致溃烂,严重危及到生命,一经发现,请及时送医,不建议催吐,以防加重食道、喉粘膜损伤。

  过量药物有几率发生不良药效,并且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甚至神经系统损害,请尽快就医。

  少量误食,问题不大。如果大量误食,也许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造成急性中毒、痉挛,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应及时就医。

  注意孩子出现突发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尽量鼓励孩子咳嗽的方式将异物排出,或者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1岁以上适用),别妄图用手去拿异物,应尽早就医,时间就是生命。

  原标题:《可怕!1岁宝宝误把这样的一个东西放入口中,结果“砰”的一声爆炸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